JUSTICE AND PASSIONS 正义与激情





为了让老大听话,就拿老二“过桥”

为了让老大听话,就拿老二“过桥”
谢嘉平 on 2001'年'08'月'13'日'
(915 Reads) www.thefreemedia.com

当马哈迪宣布,将以学术成绩录取土著学生进入国立大学,即实施所谓的“英才教育制度”时,你有什么反应?可能有人以为,华裔优秀生终于“守得云开见明月”,今后再也不怕成绩好也挤不进大学了。不过,我倒觉得,我们还是不要高兴得太早。

为什么呢?有句广东俗语曰:怎会有这么大只的青蛙在街上跳?对于国阵“兴之所至”的“友好政策”,我们大概都得保留这种半信半疑的态度,因为被耍弄得太多次了啊!

为什么国阵要时不时向华人示好一番?第一,华裔公民人数虽日益减少,但是在目前巫统的马来支持力量大幅度滑落,剩下不足一半的情况下,国阵成员党靠马来票吃糊的“好日子”已不可能重现。因此在许多混合选区,华人票便足以左右大局。所以国阵一定要拨出些时间,巴结华裔选民。第二,虽然国阵心知肚明,“巫统为马来权益捍卫者”的神话已被拆穿,但是无论如何,马来族群始终是大马的最大族群,挽回不了马来选民的心,国阵在大马的政治生涯大概也不久矣。而作为第二大族群的华裔,很自然地就成了国阵拿来作激将法、威胁的工具。不是吗?就象在一个传统大家族里,大家长为了让老大听话,就拿老二“过桥”:不听话?我就把财产分给老二!

所以,这次突然宣布的“英才教育制度”的背后动机究竟是什么?是如一些人所说的,马哈迪对马来学生的恨铁不成钢,希望一策惊醒梦中人,促使马来学生从此认真求学,不再参与反政府活动?
首先,我们得先搞清楚,什么是“反政府活动”?单从字面上来看,“反政府”这三个字容易给人一种负面印象,再加上国阵通过它控制的机制,几乎把“反政府”塑造成了一种不爱国的罪行。实际上,反政府不过是反对政府,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,人民最大,而政府不过是受到人民委托的管理人。打个比方,国家就象一间公司,政府只是受聘、受薪的行政人员,公司资产的真正持有人还是人民。如果这些雇员没有把公司管理好,做生意没钱赚还赔钱、做事没有效率还给老板脸色看、又吃里扒外中饱私囊,搞得整间公司乌烟瘴气,你说,做老板的有没有权力教训这些雇员?有没有权力开除他们,换过一批新人来做?“反政府”说穿了就是不满这些雇员的工作表现,批评了他们一番,并且警告他们不要在“公司”里胡作非为罢了。

爱之深,责之切,反政府非但不是不爱国,反而是因为对国家的热爱,而不忍心看着这国家被人搞砸啊!

而且,反政府与有没有认真求学,根本就是两回事。两者之间根本毫无“因为下雨,所以马路被淋湿”的必然关系。国阵或许可以证明,参与反政府活动的学生,没有将他们所有的时间放在学业上,但并不能证明他们没有认真求学。另一方面,不肯认真求学的大学生可能真不在少数,但这些学生未必忧国忧民,参与反政府活动;反之,他们绝大多数是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、网上交友、乱搞男女关系等没有建设性的活动上。所以,这其实是国阵另一招“混水摸鱼”,试图扰乱大家的视线,误将两者混为一谈,以合理化国阵对这些学生活跃分子软硬兼施的报复。我们可千万不要上当。
既然推行这项政策的动机是为了达致国阵的政治目的,我们就不得不防。除了因为这类政治糖果随时可能被收回之外,对于国家长期的发展而言,这种诚意欠奉、规划不足的“随兴”政策,将使国家陷入混乱的局面。

我们一般的印象都以为华裔子弟学业成绩较好,所以“依成绩录取大学生”对华裔来说,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。但是,无论是以华裔的族群利益,或以各族共进步的全民利益来看,上述看法都不尽然正确。因为,(1)我们不得不正视国家发展不均衡的事实,城市与乡区学生在学校师资、设备、家庭经济、家长教育背景、求学环境、基本设施如水、电、交通、通讯设备等都面对一定的差距,所以即使是资质相当的同族子弟,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可能获得相当差别的成绩;(2)在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里,我们必须摒弃“核心族群”、“哪一个族群较优秀”的心理,因为乐意不乐意,我们生存在多元种族的社会里是不容改变的事实。在这样一个客观现实下,资源若无法公平分配;若只有部分族群得到进步,另一些族群却继续落后,这不只不符合人道精神,更会造成巨大的种族分歧,对国家长远的安定和谐是非常不利的。

这项政策首当其冲的除了乡区贫困的马来学生外,更包括了乡区的华裔学生、园丘里的印裔学生、偏远山区的原住民学生,如果因为政治目的,牺牲他们的前途,我们又情何以堪?

那么,最好的方案是什么呢?最好的方案是提供升学机会给每一个大马的青少年。这能够做到吗?当然能,只要政府愿意拨款建立更多大学、工艺学院、技术训练中心等高等学府,预备更多的求学机会,我们不只能确保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能如愿以偿,进入大专学府深造,更能协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。如何做到呢?把浪费在建筑豪华壮观首相官邸、入不敷出的最高建筑物、拯救生意垮台的朋党等的巨额公帑,用来建立多几间大专学府,简直就是绰绰有余。不要忘了,教育不仅是一个政府对国内莘莘学子的责任,更是培育国家人力资源的不二法门啊!

注:原稿刊于2001年8月12日光华日报专栏

No comments: